他怀揣着对学问的无限执着来到科大求学,他怀抱着对科大的无限热爱扎根在科大教学。他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还是一位出色的设计教育者,更是科大引以为傲的学生。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土生土长” 的科大教师——杨刚俊!
图注:杨刚俊老师近照
设计思维“多维一体” 育人步履“脱口秀”出
工业设计这个专业,从名字上就能初见端倪,不仅与工业生产有关,更与设计创新相联。设计有一条金线: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用体验来测试。在投身教育事业的二十年里,杨老师逐渐摸索出一套三维的设计创新思维模型。
第一维度是横向的时间轴,两端分别是历史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通过对过去和现有设计的分析,结合用户体验捕捉未来需求。第二维度是竖向的认知轴,两端分别是本质思维和标杆思维。具体说来思维的顶端是标杆,基底是本质,是认知不断具体化上升的过程,也是参照标杆打开视野的过程。
最后一个维度是纵深的创意轴,其两端是渐进性思维和颠覆性思维,是逐渐探索边缘从而破坏前提的过程。杨老师说“我们提出颠覆性的想法就是把常规的东西有意对其提出反面或加以否定。比如有些东西所用常规材料是硬质的,那颠覆就是要提出如果它是软质的怎么样,或者加以否定采用可折叠的状态怎么样。更高的设计认识是事物慢慢都会趋于无形,其实体消失了,但是功能还在,还能完成任务,只是少消耗或者不消耗材料了。
图注:杨刚俊老师向采访者们讲解设计创新思维模型
接着,杨老师继续向我们介绍了探索设计边缘的过程。“边缘指的是主流的边缘。通常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主流,逐渐会对主流状态产生认知定势。事物发展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主流退到边缘,边缘成为主流,新的边缘又会出现。过去人们多看传统的武侠小说,后来有少部分人开始看起了玄幻主题的,还有仙侠的,这时传统武侠是主流,玄幻和仙侠就是主流边缘。再后来慢慢地倒了过来,人们阅读的主题习惯就发生了变化。”
最后,杨老师说到,设计人员要想具备以上这些设计思维的综合体,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练习。为此,杨老师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在学生中组织开展过“脱口秀”这一学生喜爱的文娱活动。杨老师讲到,“脱口秀里面都会讲故事,他希望同学们通过讲自己的事儿,或者讲别人的什么可乐的事儿,最后提一个观点,就是想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或者右脑的创造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家在说与听的过程中,来实现思想碰撞,激发艺术灵感。”
一切理论的建构都是为了最终应用到实际中去,杨老师带着他在设计专业的多年实践,给设计思维插上“三头九臂”,将育人理念学用结合,行思并进。
依托项目师生共创 教学实践比翼齐飞
我们常听说这样一句普通而饱含哲学意味的话“团队合作能形成一加一大于二之势” ,而在学校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中,这种效果更显突出。为帮助学生们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杨老师依托校企合作,积极组织学生成立有关工业设计方面的项目组,为学生提供参与非盈利模式项目设计的机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然公司企业乐意在获得成果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走向社会岗位前的锻炼机会,但这可不意味着设计难度的降低。一切标准都会对齐真正的项目要求。初期,学生们总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到的困难挫折,在项目的完整度上与经验上都需要配备老师辅助。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老师总结说,“在推进项目遇到瓶颈时,老师们会带着学生一起生发点子,共同头脑风暴。但老师们主要是扮演着引领的角色,在项目设计的方向、思维等方面予以点拨指导,更多的是放开手脚,为学生们搂底儿,鼓励学生们敢于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绪,并独立完成实际选题。”
杨老师谈到,跟青岛鹰伯尔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保持有三年多的项目合作,主要是设计制作运动器材演示动画,已完成20多项,目前已拓展到更多类别的项目合作。刚开始学生做第一个第二个动画时,老师参与的工作更多一些,甚至从脚本、动画艺术方案、建模动画制作、背景音乐节奏配合等主要由老师完成。通过手把手地教,带着做完一两个演示后,学生团队就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了,再之后就是一届带一届。
图注:杨刚俊老师与学生们进行校企合作项目方案交流
在这种“师生共创”的方式带领下,许多学生不仅学到了老师亲身传授的思维、方法,也获得了珍贵的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上的死知识变现为可以触及的硕果,教育在此处形成了闭环。学生在全流程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得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工业设计这一行业,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三人行 必有我师
杨老师是科大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第一级学生,后来又在校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最终成为科大的一名教师,一路走来,见证着科大的变迁,更陪伴着科大工业设计专业一步步的成长。
杨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在学校设立工业设计专业之初,整个行业在社会上也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所以大家都在探索中行进。工业设计在竞彩足球比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不仅需要机械方面的工学知识,还要求学生们懂艺术的设计,特别是要有过硬的手绘功夫。为此,有些学生为更好的提升能力,在手绘方面不止步于学校所学,假期也会到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去学习手绘。杨老师得知此事后,待学生学成归来,就积极筹办学习交流会,鼓励老师们向这些学生学习当时最新的手绘技法,以此丰富老师们的专业储备,从而提升竞彩足球比分的专业教学水平。
我问杨老师,您当时让作为高校教师的老师们,低下身段去和社会机构、和学生去学习,老师们会不会拉不开情面?
杨老师谈到,多少有一些,但在交流会上定好基调,大家不会有难为情或者不乐意的,毕竟学生学回来的是最新的东西,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时代同进步。现在知识更新速度迅猛,作为高校老师要练就聚集能量的“吸星大法”,要利用好社会对高校教师比较友好的优势,去博采众长。我还曾带着老师们奔赴兄弟院校交流学习手绘,听说那里有位学生在黄山手绘(行业里知名的手绘培训机构)学习过三次,而且成为了那里的导师助理,我们就专门去向那位学生“取经”,在餐馆里拿出纸笔就开始了交流学习,直到没有问题可问为止。
正是带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带着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开放心态,带着紧跟时代发展、把工业设计专业授课水平不断提升的职业信念,经过几年的努力,竞彩足球比分的手绘课程比专业初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有设计思想、会设计思考、善设计沟通、能设计整合”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杨老师欣慰的笑道,“甚至比一些专业培训机构还好”。
图注:杨刚俊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 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二等奖
以热爱点燃设计 以手绘助力设计
工业设计要求具备较高水平的手绘技能,当我们问到手绘技能对于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不是很重要时,杨老师认为,相比较手绘,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具备对于设计的热情与兴趣,也就是学生能否具备热爱生活、善于感悟的能力,手绘是点燃设计热情的重要渠道。
杨老师说:“有热情的设计师会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意想法,那是从心底里迸发的能量,有一句话叫心不换物物不至。只要心存设计,对设计保有热情,创意的灵感随处都能来。”杨老师在采访中谈到,他在做项目的期间,去逛商场或逛一些小景点都是带着竞彩足球比分项目的设计问题去的,带上设计的心,有热情的去做,他就会在不经意间触发设计灵感,有助于项目的优质完成。与此相反,如果排斥设计,结果就是天壤之别。
但是对设计的热情,怎么能激发出来?其中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通过快速的手绘。洒脱漂亮的手绘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种正向的心理反馈,同时更是快速记录想法、参与团队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设计思维更多依靠手绘、图像、情景等视觉思考方式。
图注:杨老师设计的“顺手”簸箕和“顺手”垃圾桶
以敬畏之心担起育人使命
杨老师从曾经的科大学子到如今的传道授业之师,在科大的校园里,他不仅见证着科大的历史变迁,也经历了自我的成长蜕变。如今,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他迎来一批批求知求真的青年学子,也目送着一届届学生的学成远去。
杨老师深有感触的谈到,“现在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为学生成长担负的一份责任。一个家庭把孩子送到学校,送到老师手里,我们就收到了学生家长的一份托付,研究生跟着导师的这种感受尤其明显。”
“如果把学生培养得有偏差,有可能会对他的人生有影响,至少是人生少了一些机会的选择。从人生的广度看,这种对于生命的敬畏感会越来越深。现在研究生一入学,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问他们未来的打算,毕业后的去向,没有明确答案的,就让他们继续思考,研一要一直思考这件事。有了清楚的梦想、未来的就业去向,甚至爱好,就有利于个性化培养,总之现在对学生未来的前途有了及早的关注。”
图注:杨刚俊老师为我们讲述他的教学理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哪怕是仅拥有这相对宇宙来说微不足道的时间里,也是一段不断逼近世界认知边缘的过程。穷尽一生的追寻,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上的点拨、科学知识的传授,更盼望能遇到为之奋斗的人生真谛,一位好教师的指引就是最好的灯塔。而杨老师就是他学生心中的这座灯塔。
唯情怀与设计 奔赴心中科大
杨老师是一九九六年入学成为科大工业设计的首届学生,二零零四年到科大参加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年,他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记忆的闸门缓缓展开:
记得那时候,学校设施建设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完备,教学资源更是紧张。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尘土飞扬的操场,那会儿的操场所在地被现在的同学们戏称是图书馆门前的“世纪大坑”。还有主楼前曾有两座雕塑矗立,其中一座是男生手提篮球、女生手拿羽毛球拍的人像造型……
不过,作为科大第一届工业设计的学生,一切学习都像“摸着石头过河”,每一位工业设计的师生都是吃螃蟹的第一人。杨老师真正开始接触专业却是在二年级。说来也很值得玩味。杨老师说,当年的科大工业设计专业是先有了学生后,才有的专业老师。所以,他们和老师的年龄相差并不大。很显然,同龄人与同龄人的交流更容易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杨老师说道,他们之间的相处更像是朋友,而且因为当时的老师也是本科刚毕业不久就来到了科大校园,对这个专业的理解也没有太深。就这样,老师和同学们在一步步探索中共同进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乃至今日,杨老师和当初的老师成了同事,有时候坐下来一起闲谈,还都能记起当时教室哪一排哪一座都坐着谁谁谁。
“哦,对了,当时学校还很重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杨老师自豪的给我们讲到,“在别的专业都在一间大公共教室上课的时候,我们工业设计的学生就有自己专属的教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座位”。杨老师回忆到这些小事儿的时候脸上浮现着开心的神情。
校庆七十周年的时候,作为科大的“老熟人”,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杨老师担任庆徽总设计师,带领团队,为竞彩足球比分的庆徽设计出谋划策,形成了风格鲜明、意义各有侧重的三款庆徽样图,期间还设计了许多校园文创产品。他将对科大的感情,对设计的理念以及对学校校庆的意义都凝结在这些艺术创作中,饱含着道不尽的情感。
图注:杨刚俊老师带领团队设计的三款校庆徽标
当下,尽管平日工作繁多,杨老师仍心有所念,想继续进行的是一本文创性质的手绘画册。画册中把科大一处处标志性或非标志性的景象收录于笔端,绘制于纸上:水塔、迎春、丁香、银杏、合欢花、几个并肩行走的女学生、寂静的开水房等等,这些意向是科大校园中再寻常不过的景象,却也是科大学子们过往岁月中抹不掉的萦绕。
图注:杨刚俊老师手绘的科大校园一角
杨老师说:“绘画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只是看上去美,第二层是可以触摸到的美,第三层就是出于内心的情感美。”杨老师计划中的这本手绘册子就是他对科大诉不完的情感,读不完的美。祝愿杨老师创作早日付梓,美自心间,神在笔尖。
*注:本期稿件资料来源分两次采访完成,分别是2021年12月和2024年3月
撰稿:崔子妍 张 娟 甄怡冉